AI个人学习
和实操指南
讯飞绘镜

AI-Native 游戏落地现状:12 款 Steam 游戏的实践分析

人工智能( AI )技术正逐步渗透游戏开发的各个环节,近期在 Steam 平台上涌现出一批以 AI 为核心驱动力的游戏,覆盖派对、恋爱模拟、剧情互动等多种类型。这些所谓的 AI-Native 游戏尝试将 AI 从单纯的辅助工具提升为玩法的核心构成,其创新设计值得关注。

通过分析十余款此类游戏,可以观察到开发者在利用 AI 拓展传统玩法边界方面的多种尝试。例如,一些派对游戏引入 AI 作为非对称对抗的一方,要求人类玩家协作“欺骗” AI ,颠覆了传统规则;另一些游戏则利用 AI 赋予 NPC 或虚拟宠物更强的自主性和成长性,玩家与之互动能感受到动态变化。这些实践表明, AI 不仅能增强互动的趣味性,还能提升角色和游戏内容的生动感与可能性。本文将分析其中几款代表性游戏,探讨它们如何运用 AI 技术为玩家提供新的体验。


 

派对游戏:AI 成为规则本身或动态内容生成器

派对游戏的核心在于多人互动和趣味性。 AI 的加入为这类游戏带来了新的变量,或成为玩家需要对抗、理解的对象,或成为动态生成内容、驱动社交的引擎。

Deviation Game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104020/Deviation_Game/
  • 核心玩法: 这是一款 2-6 人合作的“你画我猜”变体游戏。人类画手根据给定的秘密提示词作画,目标是让其他人类玩家猜对,同时要误导作为猜题者之一的 AI 。所有猜题者(包括 AI )只有一次机会。若 AI 猜错而有人类猜对,则人类获胜。
  • 技术与亮点: 游戏的核心机制是“人类欺骗 AI ”。它利用了 CLIP (Contrastive Language-Image Pre-training)模型,使 AI 能够实时理解玩家的画作内容。为了增加难度和趣味性,游戏禁止使用常规符号,迫使玩家进行更有创意的视觉表达。开发者称,玩家的“偏离数据”(即成功欺骗 AI 的画作)会被用于反馈训练 AI ,形成一种人类创意与 AI 算法共同演进的机制。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对抗性,也为派对游戏增添了探索和实验色彩,考验玩家对 AI “思维模式”的理解与反向利用。

萌爪派对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957820/
  • 核心玩法: 玩家扮演卡通动物在虚拟社区活动,参与线上桌游,并与 AI NPC 及其他玩家互动。核心特色之一是 AI 宠物养成。玩家可以孵化宠物,定义其性格,宠物在玩家离线时会基于自主行为树活动(如与其他 AI 伙伴社交),并通过日记记录其行为,形成一种异步社交体验。游戏内的子系统也利用 AI 实时生成问答题目、驱动模拟经营和宠物对战等。
  • 技术与亮点: 这款社交派对游戏在 NPC 塑造上采用了多模态交互模型,结合语音情绪识别和文本情感分析来生成更拟人的反应。 AI 也用于实时生成料理、宠物皮肤等视觉内容,并优化中文文本。其“异步社交”设计允许玩家在不同时间与 AI 宠物及其社交圈互动,满足了部分玩家的情感陪伴需求。对战系统会根据玩家历史胜率动态调整 AI 对手的策略,并提供建议。这种结合了实时派对乐趣和长期情感养成的模式,使其在传统派对游戏之外,具备了更强的用户粘性潜力。

telAIphone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754640/telAIphone/
  • 核心玩法: 灵感源于经典的“传话游戏”(Telephone Game)。玩家轮流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图像, AI 根据描述生成新的图像传递给下一位玩家。经过数轮“描述-生成”循环后,玩家需将最终生成的图像与最初的文字描述进行匹配。最后通过集体投票评判效果,并可以回顾整个图像演变链条。
  • 技术与亮点: 游戏巧妙地将 AI 图像生成技术融入传话机制。核心乐趣在于信息在“语言描述”和“ AI 图像生成”之间的多次转换中产生的变形和失真。 AI 对语言理解的偏差和图像生成的不确定性,往往导致最终结果与初始描述大相径庭,极具喜剧效果。可视化展示图像的逐步“变异”过程,增强了玩家的参与感和讨论度。支持跨平台联机也降低了参与门槛,适合社交聚会场景。

剧情互动类游戏:追求更自由的叙事与角色交互

在剧情互动游戏中, AI 主要被用于打破传统对话选项树的限制,实现更自由的玩家输入和更动态的角色/剧情反馈。目标是提升互动性和沉浸感,让玩家感觉自己的行为真正影响着故事世界。

_turing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895510/_turing/
  • 核心玩法: 一款科幻背景的冒险游戏,核心在于通过自然语言对话与 AI 女主角“艾瑞斯”互动,试图引导她理解“人类情感”。玩家在飞船的封闭环境中自由输入文本, AI 实时生成回应。游戏没有预设对话选项,剧情分支完全由对话内容触发和驱动。系统会持续分析对话,并根据一种内部的情感倾向判定机制,评估玩家的“教导”方式,最终影响艾瑞斯的性格发展(如更理性或更感性)和故事结局。
  • 技术与亮点: 其显著特点是“无选项”的叙事自由度。依赖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符合角色设定的动态回应,并将玩家的每一次输入都视为可能影响剧情的关键变量。这种“玩家输入 -> AI 学习 -> 叙事演变”的闭环设计,旨在提供比传统视觉小说或文字冒险游戏更深层次的沉浸感和个性化体验。游戏名暗示了对图灵测试的思考,也触及了 AI 意识与情感模拟这一复杂议题,虽然在当前技术下实现真正的情感理解仍是巨大挑战。

ChatNPC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441220/ChatNPC/
  • 核心玩法: 采用复古像素画风,玩家通过直接输入文本(对话、问题、指令)与奇幻世界中的 AI NPC 互动。每次有意义的对话都可能解锁新的故事线索或改变 NPC 的态度。玩家可以在酒馆、神秘地点等场景与侍女、老兵、精灵等角色深入交流,通过言语而非战斗来推动叙事。
  • 技术与亮点: 游戏定位为“ AI 驱动的视觉小说”。其独特之处在于 NPC 由本地运行的大型语言模型驱动,对话实时生成且无需联网。这意味着玩家的聊天记录保留在本地,保障了隐私。相比依赖云端 API 的方案,本地模型可能在性能和复杂性上有所限制,但提供了更强的隐私性和离线运行能力。游戏强调玩家选择对故事的塑造作用,理论上可以提供高度可重玩性。

Quest Machina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424330/Quest_Machina/
  • 核心玩法: 一款单人太空探索游戏,融合了 AI 生成内容和卡牌战斗。玩家可以自定义角色,通过输入提示词影响 AI 生成的星系、星球、故事情节乃至最终 Boss 。游戏包含基于卡牌的回合制战斗系统,玩家需要构筑牌组对抗敌人。
  • 技术与亮点: 广泛应用 AI 生成技术:叙事、角色对话据称由 OpenAI 的模型生成,星球和地点美术则利用了文生图工具 Leonardo.ai 。核心卖点在于每次游戏体验的独特性和玩家对生成内容的有限影响能力。然而, AI 生成内容的质量、多样性和一致性是此类游戏面临的关键挑战,需要防止生成重复或缺乏深度的任务。卡牌战斗系统与 AI 生成的叙事如何有效结合,也是决定其游戏性的重要因素。

AI Pals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140360/AI_Pals/
  • 核心玩法: 一个“离线优先”的文本沙盒平台,玩家可以与预设或自定义的 AI 角色互动。用户可以设定 AI 的外貌、声音、行为逻辑和背景故事。平台支持群聊、管理 AI 的记忆(可通过导入文档扩展知识库)、甚至通过 Python 脚本调用外部功能来扩展 AI 能力。玩家主要通过文本指令进行交互,也可以在沙盒环境中设置挑战来“训练” AI 。
  • 技术与亮点: 定位更接近一个 AI 交互工具或沙盒平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其特点在于高度的可定制性和本地化运行。支持语音合成( TTS )和语音识别( STT )增强了互动方式。允许用户通过 Python 扩展 AI 能力,暗示其可能面向对技术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或希望进行 AI 实验的玩家。未来计划引入更复杂的游戏机制(如属性、武器系统),可能使其更具游戏性。

恋爱模拟:LLM 驱动更“真实”的情感互动?

恋爱模拟游戏追求玩家与虚拟角色间的情感连接。大型语言模型( LLM )和语音技术的应用,使得实时生成更自然、更多变的对话和行为成为可能,旨在提升角色的拟真感和玩家的代入感。个性化定制(捏脸、声音、性格设定)和关系进展系统(如亲密度)是常见元素。

AI萌娘2.0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331610/AI/
  • 核心玩法: 一款完全在本地部署运行的 AI 语音“桌宠”(Desktop Pet)。玩家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与虚拟角色互动,控制其换装、摆姿势、跳舞,进行触摸反馈,还能让其执行定时提醒、查询信息(联网)、操作部分电脑功能等任务。支持创意工坊分享内容。
  • 技术与亮点: 2.0 版本集成了 DeepSeek R1 等本地大模型,并采用了多种语音技术方案:如 GPT-SoVITS2 用于快速音色克隆, FastTTS 提供多种预设音色并利用 GPU 加速实现低延迟响应。完全本地运行是其主要优势,保障了用户隐私。相比云端 AI 伴侣,本地部署对用户的硬件有一定要求,但避免了持续的联网和服务费用。

NYXverse.AI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391170/NYXverseAI/
  • 核心玩法: 一个 AI 驱动的 3D 虚拟角色交互平台。玩家可以高度自定义 AI 角色(称为“智灵”),包括外观(捏脸、上传 3D 模型)、人设,并与其进行文字或语音对话、赠送礼物、触发特定互动(如双人动作)。游戏包含由 AI 实时调整的剧本任务和用于追踪关系发展的亲密度系统。
  • 技术与亮点: 结合了 3D 交互和 AI 生成内容。 NPC 行为、动态剧情和语音据称均由 LLM 和 TTS 技术实时生成。强调 AI 角色的永久记忆和性格养成。平台提供了大量用户创建的 AI 角色供互动。未来计划支持跨场景社交、 AI 生成 3D 短剧等更深入的 AI 原生玩法。需要注意的是,随着 AI 角色拟真度的提高和互动深度的增加(如提及的“生娃系统”规划),相关的伦理和社会影响问题也值得关注。

Dating App Simulator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427550/Dating_App_Simulator/?curator_clanid=45186708 (注意:原文游戏名为 Dating App Simulato,已修正为 Simulator)
  • 核心玩法: 玩家扮演男性用户体验一个虚拟的约会 App 。通过滑动匹配(所有匹配必定成功)、选择对话话题与 AI 生成的女性角色互动。特殊功能如“黄金匹配”允许自由输入聊天内容,“超级喜欢”则触发迷你游戏以快速提升好感。目标是让所有角色“坠入爱河”并收集她们的卡片。
  • 技术与亮点: 这是一款快节奏、简化版的约会模拟游戏。其核心设定“零拒绝、必回复”提供了一种轻松、无挫败感的体验,但同时也可能牺牲了情感互动的深度和真实感。角色立绘经过人工优化,而部分聊天内容(尤其自由输入部分)由 AI 生成。这种设计更侧重于模拟约会 App 的流程和提供即时满足感,而非深度模拟人际关系。 AI 在此更像是一种增强流程趣味性的调味剂,其对话生成的动态性和深度可能有限。

其他类别:AI 在模拟经营与教育工具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主要类型, AI 也在模拟经营和教育等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

Talking Coin (模拟养成/经营)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247860/Talking_Coin/
  • 核心玩法: 玩家扮演中世纪商人,核心机制是通过与 ChatGPT 驱动的 NPC 进行实时语音对话,协商并完成以物易物的交易。玩家的决策不仅影响交易利润,还会对游戏世界的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连锁反应(如影响战争、城镇发展)。
  • 技术与亮点: 突出的特点是整合了实时语音交互(通过语音转文本和文本转语音技术)与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 )驱动的 NPC 对话系统,让交易谈判过程更自然。游戏试图构建一个动态世界,玩家的经济行为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这种设计潜力巨大,但挑战在于如何确保 AI ( ChatGPT )的回应既符合游戏设定的经济/政治逻辑,又能保持交互的流畅性和趣味性,避免出现脱离游戏情境的回答。其模拟深度与传统数值驱动的经营游戏相比如何,也是评价关键。

Infinilearn (教育工具类)

  • 游戏地址: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513130/Infinilearn/
  • 产品介绍: 定位为一个 AI 驱动的学习效率工具或智能学习伙伴。它声称能分析用户的学习风格和进度,生成定制化的教育内容,并提供实时帮助。用户在 AI 伙伴引导下选择学习路径,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经验值(XP)提升等级,解锁新内容。也包含协作学习和供家长/学校追踪进度的功能。
  • 产品亮点: 主要卖点在于利用 AI 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和内容生成。游戏化的激励机制(XP、等级)旨在提高学习动力。与众多 AI 教育工具类似,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I 分析用户需求和生成高质量、无偏见内容的能力。需要关注其内容覆盖的学科范围、更新频率,以及与其他成熟 AI 教育应用(如 Khanmigo )相比的独特优势。同时,家长和学校如何有效利用其追踪功能,以及数据隐私保护也是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

AI-Native 游戏的前景与挑战

分析这些 Steam 平台上的 AI 游戏,可以看出 AI 技术正从游戏开发的“辅助工具”向“核心玩法引擎”转变。派对游戏利用 AI 实现非对称对抗或动态内容生成,增强了社交互动的不确定性和趣味性。剧情互动和恋爱模拟游戏则借助 LLM 追求更自由的交互和更拟真的角色塑造,尽管在情感逻辑和互动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模拟经营和教育领域也开始探索 AI 带来的个性化和动态性。

然而, AI-Native 游戏的发展仍面临挑战。 AI 生成内容的质量、多样性、一致性难以完全保证; LLM 可能产生不符合预期或游戏逻辑的回应;运行大型模型的成本(无论是云端 API 调用还是本地硬件要求)不容忽视;同时,与高度拟人化的 AI 角色进行深度互动也引发了新的伦理和社会讨论。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 AI 有望为游戏带来更灵活的角色行为、更动态的叙事可能,以及真正由玩家选择驱动、充满变数的游戏世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席AI分享圈 » AI-Native 游戏落地现状:12 款 Steam 游戏的实践分析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