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个人学习
和实操指南
讯飞绘镜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1

备受瞩目的 AI 巨头 OpenAI 近日宣布推出其最新的旗舰级语言模型 GPT-4.5 的研究预览版,再次引发科技界的广泛关注。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模型,初期将面向软件开发者和 ChatGPT Pro 订阅用户开放,预示着新一轮 AI 技术竞赛的序幕已经拉开。


 

GPT-4.5:更强对话能力与更高资源需求

根据 OpenAI 在其官方博客文章中的介绍,GPT-4.5 是目前该公司推出的规模最大、成本最高的语言模型。它在对话能力上实现了显著提升,旨在提供更加流畅和自然的交互体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更强大的性能也意味着更高的资源消耗。GPT-4.5 的运行需要更多的 GPU 资源支持,这无疑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OpenAI 声称,早期测试表明,与 GPT-4.5 的互动体验更加贴近人类自然对话。这主要归功于其更广泛的知识库、更精准的用户意图理解能力以及所谓的“更高情商”。 OpenAI 认为,这些改进将使 GPT-4.5 在写作、代码编辑和解决实际问题等任务中表现更出色。 此外,OpenAI 还强调,在幻觉率测试中,GPT-4.5 的表现优于此前的 GPT-4o 和 o1 模型,显示出在生成准确信息方面的进步。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2

OpenAI 联合创始人兼 CEO 山姆·奥特曼 (Sam Altman) 也在社交平台 X 上发文,表达了他对 GPT-4.5 的积极评价。他表示,与 GPT-4.5 的对话体验让他首次感觉像是在与一位“深思熟虑的人”交流,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甚至给出了“出色到令人惊讶”的回答。 不过,奥特曼也特别指出,GPT-4.5 并非以推理能力见长,其目标并非在基准测试中超越其他模型。

据了解,GPT-4.5 的智能提升主要得益于“无监督学习”(即从海量数据中自主学习),这与侧重于推理能力的 OpenAI GPT-4o 或 DeepSeek R1 模型有所不同。 功能方面,GPT-4.5 支持网络搜索,能够处理文档和图片上传,并可以使用 Canvas 进行写作和编程。 但目前,GPT-4.5 尚不支持多模态功能,如语音模式、影音和屏幕共享等。

在用户开放计划方面,GPT-4.5 初期将向软件开发者和 ChatGPT Pro 订阅用户开放。 随后,将在接下来的一周逐步开放给 Plus 和 Team 用户,再下一周则将面向 Enterprise 和 Edu 用户。

 

GPT-4.5 定价策略引争议

然而,在 OpenAI 官方积极宣传 GPT-4.5 性能提升的同时,业界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 有评论认为,GPT-4.5 的发布或许是 AI 发展史上一次“最奇葩的重大更新”—— “既无聊又穷凶极恶”。 这种评价主要集中在 GPT-4.5 的定价策略上。

评论直言 OpenAI 此次的定价简直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输入 tokens 每百万收费 75 美元,输出 tokens 则高达每百万 150 美元。 这意味着,GPT-4.5 的成本是 GPT-4o 的 30 倍,是 Claude 3.7 Sonnet 的 25 倍! 甚至有观点认为,GPT-4.5 的价格是市场上其他同类模型的 10-100 倍!

如此高昂的价格,用 “劝退价” 来形容似乎也不为过。 甚至有观点指出,OpenAI 自身也承认 GPT-4.5 的运行成本过高,以至于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是否长期开放 API。 “上线即躺平”, 这种略带夸张的说法,也反映了业界对 GPT-4.5 定价策略的疑虑。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1

 

性能提升“微妙”?传统预训练模式的瓶颈

面对如此天价的模型,人们自然对其性能抱有极高的期望。 然而,GPT-4.5 的实际表现似乎并未带来 “令人窒息” 的惊喜。 评论指出,GPT-4.5 的推出,或许更像是在暗示: 传统的预训练模式可能已走到发展瓶颈。

据悉,GPT-4.5 的预训练计算量是 GPT-4 的 10 倍,但基准测试结果显示,其性能提升仅比 GPT-4o 高出 “可怜的 5%”。 在代码测试方面,GPT-4.5 的表现优于 Claude 3.5,但又不及 Claude 3.7。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1

“尴尬至极!又贵,又慢,又不够好。” 有评论用这三个词来概括 GPT-4.5 的整体表现。 山姆·奥特曼 试图解释称,GPT-4.5 带来了 “微妙的提升”, 虽然在数学、代码等硬核推理领域表现平平,但在理解人类意图和情感回应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1

“我们花了天价算力,却只做出了一个更会 ‘共情’ 的 AI。” 这种解读或许略带戏谑,但也点出了 GPT-4.5 的性能特点。 据内部测试者反馈,GPT-4.5 “更温暖、直观、自然”, 具备 “更强的审美直觉和创造力”。 换句话说,GPT-4.5 可能更擅长理解和回应人类的情感,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提升可能相对有限。

 

“最后一个非思维链模型”? OpenAI 的战略转向与潜在风险

GPT-4.5 真正的 “极恶” 之处,或许并非模型本身,而是其背后所预示的 OpenAI 未来发展路线。 奥特曼 宣称 GPT-4.5 将是 “最后一个非思维链模型”。 这句话看似无害,实则可能对整个 AI 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1

作为目前 AI 领域的领头羊,OpenAI 的战略选择将对整个行业产生示范效应。 思维链模型固然有其优势,但并非所有应用场景都与之契合。 思维链模型存在速度较慢、成本较高、效率相对较低等缺点。 在现实世界中,企业和普通用户可能更需要高效实用的 API 服务,而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模型 “冥思苦想” 几分钟才能给出答案。 思维链应该是一种可选项,而非唯一的路径。

“不是所有任务都需要推理链的轮番折腾—— 这就像你问路,对方非要给你讲述从地球板块形成到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一样荒谬。” 评论用生动的比喻,指出了 “全面推理化” 的潜在问题。 这种趋势若被盲目效仿,可能导致 API 成本飙升,中小企业被市场排挤,响应时间延长,用户体验下降,简单任务复杂化,以及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发展路线可能会导致 AI 技术进一步向超大型科技公司集中,因为只有它们才能承担如此巨大的计算成本。

总而言之,OpenAI 此次发布的 GPT-4.5, 在性能提升上或许略显 “微妙”, 但其高昂的定价策略和 “最后一个非思维链模型” 的宣言, 无疑引发了业界对于 AI 发展路线的深思。 未来 AI 技术将走向何方, GPT-4.5 的发布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席AI分享圈 » OpenAI 发布 GPT-4.5:一次“微妙提升”还是“劝退式”定价?
zh_CN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