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行各业,影视制作领域也不例外。在这场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浪潮中,AI 的崛起为影视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尤其在短剧制作领域,长期以来面临着制作成本高企、制作周期漫长以及创意瓶颈等诸多挑战。而聚力维度,一家专注于 AI 影视技术的公司,正凭借其自主研发的 “赛娲” 大模型,为短剧制作开辟一片全新的天地。从 3D AI 影视制作路线,到 AI 演员生成、AI 表演和 AI 动作生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聚力维度的 “赛娲” 大模型在短剧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度赋能,使得短剧制作变得更加高效、精致且充满创意。
《玄幻:从拉二胡开始》:AI 短剧的工业级应用初探
2 月 14 日,红果平台上线了首部工业级 AI 短剧《玄幻:从拉二胡开始》。这部短剧由聚力维度联合不可能科技、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共同打造。这个技术团队以代码为针线,在数字影视领域绣制出一部充满科技美学的作品,堪称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该剧的发布不仅标志着 AI 技术在影视制作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更预示着 AI 技术在工业级应用层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当前,AI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制造、智能客服、语音识别、图像生成等众多领域,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影视行业,尽管此前也出现过一些基于 AI 技术的实验性项目,但真正达到工业级应用水平的案例却凤毛麟角。大多数 AI 应用仍停留在网页端的娱乐体验层面,例如文字生成、自拍美颜、虚拟换装等,虽然便捷有趣,但距离实际的生产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随着聚力维度推出的多模态 3D 视频大模型 “赛娲” 正式投入使用,AI 影视制作终于迎来了工业级应用的新时代。“赛娲” 不仅具备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还能高效处理视频内容的创作流程,助力专业影视团队以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方式进行内容生产。相较于传统影视制作模式,AI 技术的应用使得创作过程更加灵活、快捷,显著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玄幻:从拉二胡开始》这部短剧,正是 AI 技术突破传统影视制作瓶颈的一次成功实践。
该剧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以 “武侠” 元素为主题,讲述了一位盲人青年凭借精湛的二胡技艺,逆转命运,闯入神秘玄幻江湖世界的故事。剧情紧凑,节奏明快,充满着冒险与奇幻色彩。
剧集中,浓厚的武侠氛围与奇幻的玄幻世界巧妙融合,为故事注入了独特的魅力。AI 技术在制作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创作潜力,从人物造型、场景设计到动作编排,都能在极短时间内高效生成,并呈现出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尤其在特效和动作场面的呈现上,AI 的加持使得这些场景更加宏大震撼,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
“赛娲” 大模型:打破 AI 创作的边界
聚力维度的核心商业模式是基于 AI 技术赋能传统影视领域,尤其是在动画制作方面。“赛娲” 大模型是其技术体系的核心,它被集成于聚力维度自主研发的全流程 3D AI 影视制作平台——“赛博导演” 之中。“赛博导演” 平台能够以 3D 结构化的方式独立生成视频中的对象,确保其在不同镜头和运动状态下的高度一致性、可编辑性和可控性。平台还能实现真人 “老戏骨” 级别的 AI 影视表演,并支持任意时长的内容创作。 聚力维度希望通过这一创新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自己的 AI 剧组,实现一天制作 10 分钟高质量影视内容的目标,从而开创 AI 影视制作的新纪元。
赛博导演演示图
“赛博导演” 平台的一大亮点在于,创作者无需亲自参与表演。 “赛娲” 大模型优先解决了创作者的核心需求——独一无二的对象生成,即带有绑定功能的 3D 数字人模型。 该模型支持多模态输入,包括随机生成、文字描述、图片参考等多种方式,并支持精细化编辑。
赛博导演演示图
通过 AI 演员生成技术,聚力维度打造出能够进行表演、传递情感的虚拟演员。 这些 AI 演员不仅在外形上高度逼真,更能根据剧本要求,展现丰富的情感变化。 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AI 演员的表现力未来有望比肩真人演员。 AI 演员的引入,有效解决了短剧制作中常见的演员短缺或档期紧张等问题。 AI 演员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可以随时 “上线”,演绎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角色,甚至在复杂的情节设计中也能保持稳定的演技水平。 更重要的是,AI 演员不受物理条件限制,能够在各种极限环境中进行 “拍摄”,无论是上天入地,还是深海潜水,AI 都能轻松胜任。
AI 不仅能够理解剧本中的情感和角色设定,还能自动生成符合角色个性的动作,并通过算法优化表演效果。 这使得短剧中的打斗场面、情感戏份以及复杂的动作设计,都可以在没有真人演员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的呈现。 试想一下,在 AI 技术的支持下,短剧中可以轻松呈现高速旋转的战斗场景,刀光剑影之间,角色身姿变幻,腾挪跳跃,所有这些高难度动作都由 AI 一气呵成。 AI 技术通过精准的动作捕捉和细腻的动作设计,不仅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还在短剧创作过程中大幅节省了制作成本和时间。
聚力维度创始人赵天奇表示,目前短剧的制作成本大致在 50 万到 100 万元之间,可以制作 100 分钟左右的内容,这意味着每分钟的成本约为 5000 元到 1 万元。 其中,每分钟成本 1 万元的短剧已属精品,而 5000 元每分钟则是成本底线,低于这个标准,内容质量就难以吸引观众。
赵天奇指出,如果动画短剧的成本下限无法控制在每分钟 5000 元,而是高达 5 万元,那么整个行业将会面临萎缩风险。 即使极限压缩成本,将制作团队迁至劳动力成本极低的城市,并完全牺牲利润,动画制作成本也很难低于每分钟 1.5 万元,这已经超过了短剧的成本上限。 而且,即使是每分钟 1.5 万元的动画,其制作质量往往还不如每分钟 5000 元的实拍短剧,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更差。
虽然头部短剧作品的分账收入能超过数百万甚至千万,但行业平均收入分账仅在 20 万元左右,因此短剧行业面临着成本高、风险大的挑战。 为了压低成本,目前大多数短剧内容较为粗糙,特效较少,缺乏动画元素,整体内容形式较为单一。 现有的影视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实拍 + 小部分虚拍 + 后期制作;以及纯动画制作。 在 AIGC 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拥抱人工智能已成为影视行业的大势所趋。
聚力维度选择 3D 路线,更准确地说是 3D 结构化生成路线。 与 2D 视频大模型不同,聚力维度认为 3D 路线更符合影视制作的本质。 在运镜、灯光、一致性等方面,3D 技术甚至无需 AI 即可有效解决。 相比之下,一些 2D 视频大模型公司宣称其产品能够实现运镜,并提供几种运镜方式供用户选择,但这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实现。 聚力维度所强调的 “3D”,并非仅仅指三维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 “结构化”。 结构化是实现内容可控性、可动性和可编辑性的关键。 3D 与结构化的结合,既保留了 3D 技术的优势,例如运镜的便捷性,又实现了对模型各个部分的独立控制、生成和组合。 这种方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逐个击破,避免了整体模型不可控的困境。
赵天奇认为,在探讨 AI 影视的未来时,评估 3D 路线的优劣和成本高低,首先必须明确 “影视” 的定义。 他认为,影视作品应达到传统专业制作流程下,被大众普遍接受并喜爱的制作水准。 这是从制作过程和最终效果两个维度对 “影视” 进行的定义。 从技术本质上看,影视是将 3D 世界中发生的故事拍摄并呈现出来。 因此,明确 “影视” 的定义至关重要,而且影视作品通常是叙事性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拍摄记录。
聚力维度之所以选择 3D 路径,正是看重其可控性,这更符合电影制作的本质规律。 但 3D 路线的缺点在于,目前在模拟实拍效果方面仍存在一定挑战,也难以快速生成瞬息万变的视觉效果。 因此,聚力维度的商业模式定位于基于 AI 视觉捕捉技术,赋能传统影视领域,特别是动画制作。
赵天奇也坦言,对于小型创业公司而言,仅仅依靠行业数据积累已不再是核心竞争力。 如今,获取海量免费的视频、图像和文本数据变得越来越容易。 他认为,大模型的发展趋势是 “强者恒强”,模型参数每提升一个数量级,就会对下一个数量级的模型形成压制性优势。 例如,投资十亿规模的模型会压倒投资一亿的模型,而投资百亿的模型又将超越投资十亿的模型。 最终,全球市场可能只会剩下少数几家头部玩家。 训练一个强大的大模型需要巨额投资,成本可能高达数千亿,而市值超过数千亿的公司屈指可数。 如果训练大模型的成本如此高昂,且最终只能容纳少数胜出者,那么市场竞争格局将与以往大不相同。 过去,公司可以在不同的细分赛道、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侧重不同的应用方向、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或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寻求发展机会。 但在 “大模型” 时代,这种机会正在急剧减少。
因此,从数据积累的角度来看,多模态 3D 视频大模型 “赛娲” 或许是聚力维度在 AI 影视领域突围的关键机遇。 因为 3D 领域相对缺乏高质量的大规模数据集,而聚力维度经过长期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据优势,这构成了其重要的 “护城河”,是其他竞争者难以企及的。
目前,“赛博导演” 平台和 “赛娲” 大模型技术已获得多项政府荣誉,包括《朝阳区支持互联网 3.0 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资金》高成长企业加速发展项目、《朝阳区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优秀垂直领域模型项目等。
聚力维度已与多家头部平台达成短剧制作合作,首批将陆续推出 20 部 AI 短剧,未来计划将产能提升至月产 10 部乃至 1000 部。 公司内部正在积极组建 AI 影视制作精英种子团队,并计划与政府合作共建 AI 短剧制作基地,培训学生使用 “赛博导演” 平台制作 AI 短剧,培养新一代 AI 影视创作者。 整个制作流程将由聚力维度严格把控。 未来,聚力维度计划通过签约制模式,与政府、高校、学生进行收益分成,共同推动 AI 短剧产业的发展。
AI 短剧基地:商业化与产业化的双轮驱动
作为 AI 短剧行业的先行者,聚力维度的目标不仅限于技术研发,更在于通过打造专业的 AI 短剧制作基地,全面推动短剧制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AI 短剧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基于聚力维度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前瞻布局。 凭借 “赛娲” 大模型的技术赋能,聚力维度已成功将 AI 短剧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聚力维度与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强强联合,计划在北京市打造 AI 短剧制作示范中心。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北京市发展科幻产业的重要平台,致力于聚集科幻产业全要素资源。 该中心重点孵化和加速科幻产业核心技术,发挥科幻产业关键技术、原创人才、场景建设三大要素的桥梁作用,提升科幻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 “类研究院 + 孵化器 + 加速器 + 产业集群” 的全方位产业服务链。
2023 年,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先后获得新视听空间、北京新视听艺术园、京津冀视听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资质。 2024 年初,创新中心与聚力维度合作共建的数字直播基地正式亮相北京,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视听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AI 短剧制作示范中心的成立,不仅是技术与创意的深度融合,更是 AI 短剧产业走向成熟的关键里程碑。 聚力维度后期计划联合高校、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各方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布局 AI 短剧制作基地。 通过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不断完善 AI 短剧制作体系,扩大产业规模,全面推动 AI 短剧制作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和普及。
《玄幻:从拉二胡开始》不仅是 AI 技术成功应用的典范,更是对整个影视行业的一次大胆革新。 它充分展示了 AI 技术如何在短剧创作中发挥核心作用,也让人们对 AI 短剧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展望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更多高质量的 AI 影视内容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每一位创作者都将能够借助 AI 这一强大的工具,实现自己的创作梦想。
AI 短剧的崛起,标志着影视创作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AI 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激发创意的源泉,是推动影视创作边界不断拓展的强大动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 AI 技术在影视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短剧到电影,从电视剧到动画,AI 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聚力维度与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的深度合作,预示着 AI 短剧产业即将迎来蓬勃发展。 随着技术的日臻成熟和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AI 短剧将不再是少数人的 “空中楼阁”,而将成为每一位创作者触手可及的现实。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AI 技术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影视体验。